索引號 | 001008003001001/2020-01991 | 文號 | 溫鹿政發〔2020〕33號 |
組配分類 | 區政府和區府辦文件 | 發布機構 | 區政府辦公室(區外事辦、區大數據發展管理局) |
生成日期 | 2020-09-09 | 公開方式 | 主動公開 |
區各有關單位:
為認真貫徹省委“‘五水共治’只能加強,不能放松”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常態化推進“五水共治”的工作要求,進一步解決豐門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問題,遏制水體出現黑臭反彈,筑牢水環境安全底線,經區委區政府研究,決定開展豐門河流域“鐵腕治水”攻堅行動。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行動目標
全面推進豐門河流域治水基礎設施建設、水污染源治理與防控、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、水環境管理機制建設等四大整治行動,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。8月份實現豐門河流域沿線重點水質監測點位穩控防反彈,9月中旬豐門河流域水質得到較大幅度提升。
二、主要任務
(一)治水基礎設施建設
一是全面推進“污水零直排區”建設。全面開展豐門河流域“污水零直排區”建設,全速推進鹿鳴苑、富伊錦苑、河岙家苑小區等豐門河流域周邊生活小區污水零直排建設;豐門河流域其他生活小區應嚴格按照“污水零直排區”建設規劃,確保通過上級年度考核。(牽頭單位:區住建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
二是加強區域內排水管網整治。重點排查居民小區、城中村、背街小巷等內部污水支管的混接、錯接、漏接情況,聯系市排水公司排查整治區域內一、二級污水收集管網、泵站、檢查井等設施。著力解決污水管網滲漏、破損、錯接、漏接等問題。加強現有排水管網的雨污分流改造、水泵維護。實施城中村、城鄉結合部和老舊小區等重點區域內年久失修、破損嚴重的老舊管網和磚砌檢查井的維修改造工程,不斷完善城鎮管網體系。(牽頭單位:區綜合行政執法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
(二)水污染源治理與防控
一是“六小行業”整治。全面加強對豐門河流域及支流沿河“六小行業”水污染源排查,建立數據庫。突出重點環節監督檢查,確保“六小行業”經營戶的隔油池、沉淀池、毛發收集器等規范化截污預處理設施的設置和污水納管全覆蓋。加強流動攤販集中監管,設置集中傾倒口,確保垃圾、廢水應收盡收。對大中型餐飲單位的隔油池及沿河200米范圍內的小餐飲隔油池進行全面清掏、清洗,并建立長效運維機制。加大監管力度,督促“六小行業”經營戶按要求申領《排水許可證》,未在規定期限內廢水納管、設置油水分離裝置(沉砂池、隔油池)、申領《排水許可證》的“六小行業”經營戶,依法予以立案查處。(牽頭單位:區綜合行政執法局、區市場監管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
二是農貿市場污染整治。開展農貿市場及周邊整治,加強無證農貿市場整治,督促業主著力解決好農貿市場及周邊的垃圾亂倒、污水亂排、攤位亂擺、違章搭建等問題,特別是水產、畜禽肉類污水排放應設置隔離過濾設施,經過濾后,再納入污水管網,實現農貿市場雨污分流。(牽頭單位:區市場監管局、區綜合行政執法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
三是農業面源污染整治。大力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,全面提升保留養殖場污染防治精細化、標準化水平,進一步開展水禽養殖場排查整治。持續推進農藥、化肥減量增效行動,集成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、有機肥代替化肥、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等藥肥減量生態技術模式;開展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,農業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理,廢舊農膜回收處置等生態農業項目建設,持續降低農業面源污染。(牽頭單位:區農業農村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
四是陸源污染物入河管理。嚴厲打擊建筑泥漿渣土污水亂倒亂排行為,切實有效杜絕建筑渣土泥漿排放污染。沿河各類污水直排、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涉水新建違建、歷史遺留違建及構筑物,一律依法啟用“即查即拆”程序予以處置,其他各類違建、構筑物依法分期分批拆除,應拆盡拆。完善垃圾收集轉運體系,防治垃圾直接入河或在河道邊隨意堆放。整治沿河非正規垃圾堆放點,并對清理出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,減少雨季污染物沖刷入河。規范垃圾轉運站管理,完善垃圾滲濾液收集設施建設,防止垃圾滲濾液直排入河,污染水體。(牽頭單位:區綜合行政執法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
五是工業污染及排水(污)口整治。全面摸清工業園區企業涉水污染源及排水情況,全面排查工業園區雨、污水排水管網和泵站建設運行情況,按要求實施排水許可制度,統一收集工業企業生活污水,食堂油污水經隔油池處理后,接入污水管網(牽頭單位:區綜合行政執法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。工業企業應依法持有《排污許可證》,并嚴格按證排放,工業污水排放須符合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;有特別排放限值要求的,應依法依規執行,對超標或超總量的排污單位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。開展入河排水(污)口排查整治,全面整治新發現的非法設置、不合理設置、經整治后仍無法達標排放的排水(污)口,對偷設、私設排污口、暗管,一律封堵。(牽頭單位:市生態環境局鹿城分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
(三)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
一是河道綜合整治。加強河道保潔,抓好河邊三化工作,及時清撈水體內垃圾和漂浮物,并妥善處理處置。健全輪輸機制,實施豐門河流域清淤工程。完成豐門河流域清淤方量測量基礎上,編制清淤方案并組織專家會審,恢復河道自凈能力、清除河底有機毒物和營養物質,改善河道生態。(牽頭單位:區農業農村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
二是強化生態調水。按照引得進、流得動、排得出要求,大力實施引水、調水工程,啟動豐門河流域引水生態活水工程,增強水體流動性,提高水體自凈能力,構建良好水生態系統。開展駁岸生態化改造,恢復與重建河道良性生態系統。(牽頭單位:區農業農村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
三是突發狀況應急處置提升。采取購置、租用的方式,保障足夠的應急污水處理車,針對豐門流域發生的污水滿溢、管網破裂等緊急突發狀況及時開展應急處置工作,確保污水全部收集處理,不對周邊水體環境造成污染(牽頭單位:屬地街道)。加快推進豐門街道一體化泵站建設,當鞋都三期市政污水水位高位運行的時候,啟動污水強排,防止污水溢入市政雨水管網入河。(牽頭單位:區綜合行政執法局,責任單位:屬地街道)
(四)水環境管理機制建設
各級河長切實履行職責,發現破壞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問題或者存在其他違法行為,應督促本級相關主管部門查處。要充分利用巡查、督查暗訪、治水監督舉報和“河長制”APP舉報平臺等方式,掌握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問題,做好相應的督促檢查和協調配合等工作。(牽頭單位:屬地街道)
三、實施步驟
(一)制定方案階段(8月19日前)。各牽頭單位及屬地街道要開展全面排查,制定“鐵腕治水”實施方案(報送區治水辦備案),建立問題清單、任務清單、項目清單和責任清單,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計劃。8月19日前完成全面排查,同時將四大整治行動整治清單報送各牽頭單位,牽頭單位審核匯總后報區治水辦。
(二)整治提升階段(8月20日-9月25日)。全面啟動豐門河流域“鐵腕治水”攻堅行動整治提升工作,進行項目化推進、清單化管理,有效整治存在的問題,9月25日前確保實現整治提升。每月5日、20日前,將整治清單進展情況經屬地街道主要領導簽審后報各牽頭單位,牽頭單位審核匯總后報區治水辦。
(三)考核驗收階段(9月26日-9月底)。通過全面實施豐門河流域“鐵腕治水”攻堅行動,達到驗收標準,由屬地街道自行組織預驗收,牽頭單位對職責范圍內的整治工程項目進行驗收,區治水辦會同各牽頭單位開展抽查驗收。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強組織領導。成立豐門河流域“鐵腕治水”攻堅行動指揮部,區委常委童文陽擔任指揮,區府辦聯系副主任、區治水辦主要負責人為副指揮,區住建局、區農業農村局、區市場監管局、區綜合行政執法局、市生態環境局鹿城分局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。屬地街道由黑臭水體防反彈工作專班牽頭,主要負責人親自抓、負總責,切實加強組織領導,明確職責分工,統籌推進,及時分析研判,確保攻堅行動有序有力推進。
(二)強化責任落實。屬地街道和牽頭單位要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和工作推進機制,制定具體實施方案,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計劃,做到任務項目化、項目清單化、明確項目表、時間表、責任表。嚴格落實河長制,營造河長履職的良好氛圍,各級河長要切實履行“管、治、保”三位一體職責,協調解決河道治理和保護中出現的問題,協調上下游、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治,確保按期完成豐門河流域“鐵腕治水”攻堅行動各項任務。
(三)嚴格督查考核。豐門河流域“鐵腕治水”攻堅行動開展情況列入治水工作督查考核的重點內容,建立信息報送、例會等督查考核制度,不定期召開例會、通報,未達到攻堅行動總體目標的,取消其“五水共治”、環境保護、生態建設等方面的榮譽,考核結果納入區委區政府2020年度考績。
附件:1.豐門河流域重點河道水質監測點位表
2.零直排建設及管網整治清單
3.“六小行業”排查整治清單
4.農貿市場整治清單
5.農業面源整治清單
6.陸源污染物入河管理整治清單
7.入河排水(污)口整治清單
8.河道綜合整治清單
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政府
2020年8月19日
(此件公開發布)